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7836
48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孟悦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990122 我科于1995年8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48例带状疱疹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获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带状疱疹患者共48例,男18例,女30例,男女之比为3∶5。

    发病年龄:最小14岁,最大80岁。其中14~20岁2例(4.2%);21~30岁2例(4.2%);31~40岁6例(12.5%);41~50岁8例(16.6%);51~60岁6例(12.5%);60岁以上24例(50.0%)。

    发病时间:春季(3~5月)16例;夏季(6~8月)8例;秋季(9~11月)14例;冬季(12~2月)10例。春秋季发病共30例(62.5%)。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诱因,如:劳累、精神紧张或感冒受凉者21例(43.8%);有乏力、纳差、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者19例(39.6%)。先有神经痛后发疹者33例(68.8%);其中神经痛后最短出疹时间为1 d,最长为3周。平均4.6 d;神经痛与皮疹同时出现者8例(16.7%);先有皮疹后发生神经痛者7例(14.6%),从出皮疹到发生神经痛平均时间为2 d。

    皮疹分布部位:肋间神经受累25例(52.1%);三叉神经受累16例(33.3%);腰骶神经受累5例(10.4%);颈神经受累2例(4.2%)。

    疼痛程度及病程:50岁以下发生剧痛者2例,50岁以上13例,共15例,其中三叉神经受累发生剧痛者8例。病程为2~3周者30例(62.50%);3~4周者15例(31.25%);4周以上者3例(6.25%),均为70以上老人。

    并发症: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者9例(18.8%),其中小于50岁1例,50岁以上8例。三叉神经受累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者5例。其他并发症还有病毒性角膜炎1例,病毒性结膜炎7例,累及外耳道引起传导性耳聋1例。
, 百拇医药
    伴随疾患:糖尿病2例,红斑狼疮1例,肺癌1例,胆结石7例,原发性高血压7例,脑血栓1例,肺气肿、气管炎各3例,冠心病4例,多囊肾1例,胃溃疡1例,肾结石7例,肝肾囊肿4例,梅尼埃病4例,脂肪肝1例。

    对于48例住院病人,常规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痛惊宁止痛等对症治疗。因炎症、渗出及疼痛控制不满意,加用张志礼教授中药方[1]。对热盛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岑10 g、生地15 g、大青叶15 g、连翅10 g、生甘草10 g、泽泻10 g、元胡10 g、车前子10 g);对湿盛型,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 g、厚朴10 g、陈皮10 g、伏苓15 g、板蓝根15 g、元胡10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生甘草10 g);对气滞血瘀型,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桃仁10 g、红花10 g、鸡血藤15 g、鬼箭羽15 g、元胡10 g、川楝子10 g、香附10 g、陈皮10 g、全丝瓜10 g、忍冬藤15 g)。治疗后疼痛及炎症明显减轻,平均止痛时间为7.9 d,平均水疱干涸时间为5.2 d,平均治愈时间为10.9 d。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可以发现: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本组中,30岁以下组发病率最低,仅8.3%(4/48);51~69岁组发病率最高,为43.8%(21/48)。50岁以上者共30例(62.5%)。这与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还与机体中抗水疱-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滴度越小[3]。②春秋季发病率高。本组资料中,春季发病16例,秋季14例,共30例,占62.5%。③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容易得带状疱疹。本组有25例(52.1%)伴有慢性疾病共35种,其中4例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疾患。说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在本病的感染中可能是重要的[4]。④先有神经痛后发疹者容易误诊。本组中先有神经痛后发疹者共33例(68.8%),其中时间最短者为神经痛后1 d发疹,最长者为神经痛后3周发疹。本组病人中有5人曾先后在门诊误诊为胃痉挛、心绞痛、胆结石、肾结石及偏头疼,并进行B超、心电图、同位素及CT的检查。⑤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为好发部位。本组病例中发生在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者共41例(85.4%)。此外,三叉神经受累者并发症多。本组中,三叉神经受累者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5例,病毒性角膜炎1例,病毒性结膜炎7例,传导性耳聋1例,共占三叉神经受累病人的87.5%。与国内文献报告基本一致[5]。⑥疼痛程度及病程与年龄成正比。本组资料显示:年龄越大,疼痛越重,病程越长,在15例发生剧痛者中,50岁以上占13例,而且9例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者中8例为50岁以上者。后遗神经痛的病程多在2~4个月内,其中1例超过1年。可能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组织修复过程较慢,故疼痛较持久[4]。⑦关于治疗:单纯西药阿昔洛韦抗病毒疗效肯定。对带状疱疹引起的炎症、肿胀、渗出及疼痛等症状,加服中药后可获得迅速明显的改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刘辅仁,张志礼.实用皮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0

    2 McCrossin I. Ordinary experience of Herpes Zoster. Med Prog, 1985,12:60

    3 刘洪义,郭丽达.带状疱疹164例细胞免疫功能检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6:223

    4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4~296

    5 陈南琴,李德如.带状疱疹临床研究.临床皮科杂志,1985,14:237

    收稿日期:1998-07-16, 百拇医药